撰文丨罗会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
如果你最近路过广东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,就会发现海边悄然出现了两个“环”:大环像一个磨圆了角的正三角形,小环像一个操场跑道。这就是建设中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(High Intensity heavy-ion Accelerator Facility,简称HIAF),它于于2025-08-04正式启动建设,即将在2025年落成。在HIAF, 你将见证世界上脉冲流强最高的重离子束流,是当之无愧的重离子“大炮”。
那么,什么是重离子加速器装置?它的建成有什么应用价值呢?我国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究竟采用什么先进科技呢?
1909年,英国的卢瑟福等人利用α粒子,也就是氦原子核,作为“炮弹”去轰击金箔。结果他们发现,绝大部分粒子都“如入无人之境”地穿透金箔,偏转的角度很小。但是有大约1/8000的α粒子入射前后角度偏转大于90°,甚至极少数几乎原路返回。这意味着,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“空空如也”,原子的质量可能集中在它的核上面——这也就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有核结构模型。α粒子散射实验开启了近代核物理研究的篇章。经过百余年的研究,人们不仅摸清楚了元素周期表中118个元素的原子结构,还认识到它们的3100多种核同位素,简称“核素”。也就是同一个元素周期表位置可能拥有多个不同原子,它们核外电子和核内质子数量一样,但中子数量不同。目前,人们发现稳定核素有271种,其余都是放射性同位素,换句话说,绝大部分核素都是不稳定的,随时可能发生衰变成为其他的核素。
对于核物理学家来说,要想搞清楚核素有哪些?它们是怎么产生的?它们为什么如此不稳定?等等一系列问题,最合适的方法,也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,就是采用足够强大的“炮弹”去轰击各种不同的元素,看看能不能打出一些新鲜东西出来。这就需要建造强大的离子加速器,离子就是原子失去了全部或者部分电子留下的粒子,离子加速器和粒子加速器一字之差,区别在于加速的物质不同,重离子加速器一般加速的都是比α粒子要重的离子或原子核。
世界上典型的重离子加速器/对撞机是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(RHIC),它的周长为3.8公里,可以加速两束金或其他重离子至高能量,并在四个探测器处使它们正面对撞。RHIC的科学目标是探索夸克-胶子等离子体,这种极端状态下的物质在2005年被成功发现。我国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(Heavy-Ion Research Facility at Lanzhou,简称HIRFL)于1976年开始建造,1988年建成,成功引出能量为每核子50兆电子伏特的碳离子束。HIRFL起初仅仅是一个占地400平米的“小家伙”,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升级改造,如今已是占地上万平米的“大块头”。HIRFL成为了亚洲能量最高,国内唯一的中高能重离子加速器,能够提供不同能量、种类众多的稳定核束流和放射性核束流,既能够用来开展核物理基础科学研究,也能够服务于航天器核心部件检测、农业育种和重离子治疗癌症等方面。HIRFL包含四台串联的加速器,前面两台是回旋加速器,负责把离子束初步加速,后面是两台重离子同步加速器,可以把离子加速到光速的0.8倍。然而相比于未来几年即将投入运行的德国FAIR和美国FRIB等国际上新一代重离子加速器装置,HIRFL的总体性能指标已明显落后,将逐步失去国际竞争力。
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(HIAF)是HIRFL的升级版本,与HIRFL相比,具有更大规模、更高能量、更高束流强度等特点,并且各项性能指标将达到国际领先。它与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(CiADS)共同落户惠州,占地面积达到了900亩。HIAF建成之后,将是世界上第一台集合了超导直线加速器、同步加速器和储存环组合的先进重离子研究装置,结合了直线加速器的高脉冲流强和同步加速器的高能量特点,还首次采用了基于全Nb3Sn超导磁体的45 GHz ECR离子源以及其他多项加速器的最新技术等。2024年,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各单体建筑土建施工完成,加速器主体设备全面进场安装, 500 W低温站和超导磁体完成调试, ECR离子源样机研制成功,6000台套工艺设备安装基本完成……。2024年11-12月,HIAF成功完成常温前端氧、氪、铋等重离子调试出束。这一系列的工程进展顺利为2025年HIAF的建成调试奠定了基础。
HIAF将聚焦三个科学目标的研究:一是认识原子核内有效相互作用,并利用极强低能重离子束流,尝试合成新元素、为元素周期表打上“中国烙印”,研究超重元素化学性质,探索理论预言的超重核稳定岛等;二是探索宇宙中从铁到铀元素的来源。宇宙中的元素大部分来自于不同天体活动,比如恒星内部的核聚变、超新星爆发、中子星合并等极端事件,但是从铁到铀重元素的来源尚存在很多的争议,重离子加速器可以模拟天体核合成事件,检验相关理论的正确性;三是可以把重离子作为“炮弹”来实现辐照应用,比如人为构造柱状缺陷来提高超导线带材的载流能力,研究航空航天环境下的重离子辐照损伤,对一些核材料的进行性能评价和筛选等。未来,HIAF还将进一步升级,达到更高的能量和束流强度,对一些高能量密度物质甚至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展开研究,将回答基础物理前沿的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。
让我们共同期待HIAF正式投入运行的那一天。届时,我国的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基础研究条件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重离子束应用研究也将具备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平台。
2025-08-04拍摄的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
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BRing磁铁系统
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ECR离子源
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布局与实验终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