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家里清洁得当,就不会得哮喘?
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
哮喘的发生涉及多种病因机制,包括过敏性免疫反应、病毒感染后的气道损伤、遗传易感性以及微生物暴露的变化等。过度强调“卫生”甚至可能适得其反,削弱儿童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,增加日后患哮喘的风险。
最早的“卫生假说”认为,儿童早期过少接触病原体,会导致免疫系统调节能力不足,从而引发哮喘、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。但这一假说已被更新为“旧朋友假说”与“生物多样性假说”:关键并不是“多接触感染”,而是要有机会接触那些与人类共生演化的环境微生物,以训练免疫系统的耐受机制。过于“无菌”的生活环境可能阻碍这种自然免疫训练过程,从而诱发免疫失调。[1]
哮喘并不都是“过敏”引起的。研究指出,非过敏性哮喘在儿童中同样常见,其发病与早年病毒感染(如RSV)、空气污染、过早或过多使用抗生素、剖宫产率升高、缺乏母乳喂养等多种因素有关。部分患儿甚至在无特异性过敏原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性喘息,表现为典型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。[2]
这意味着即使家庭清洁到位,也不能完全避免患病,因为真正影响哮喘风险的是体内外多重因素的交织。
所以,“家里特别干净就能防哮喘”的说法既忽略了哮喘非过敏性病因的存在,也误解了现代免疫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视。科学的做法是:保持关键部位(如厨房、厕所、饭前便后)的卫生,同时适度亲近自然、避免过度消毒、鼓励母乳喂养、减少不必要抗生素使用,为儿童免疫系统提供健康、多样的“训练环境”。
总之,真正防哮喘,靠的不是把家“变成实验室”,而是营造一个清洁但不单一、健康又有微生态多样性的成长环境。
参考资料:
[1]Hunter P. Public Health struggles to square hygiene with diversity: Research on the link between microbiomes and immune function puts the "hygiene hypothesis" to rest. EMBO Rep. 2020;21(10):e51540.
[2]Klain A, Dinardo G, Salvatori A, et al. An Overview on the Primar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Non-Allergic Asthma in Children. J Clin Med. 2022;11(21):656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