蚊子是疟疾、登革热、乙脑等80余种疾病的传播媒介,全球每年因蚊媒疾病死亡人数超百万,在我国夏秋季节尤为高发。
为有效防控疫情,需结合科学灭蚊手段与全民行动。以下是关键措施与疾病防控要点:
蚊媒传播的主要疾病及危害
1、高发疾病类型
疟疾:由按蚊传播,症状包括周期性高热、寒战、贫血,是我国重点防控的寄生虫病。
登革热/基孔肯雅热:由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(花斑蚊)传播,引发高热、关节剧痛(腕关节疼痛为典型)、皮疹,在广东、云南、河南等地风险较高。
流行性乙型脑炎:库蚊传播,致高热、意识障碍,幼猪为主要传染源。
其他疾病 :黄热病、寨卡病毒病、丝虫病等,均通过蚊虫叮咬交叉感染传播。
2、媒介分布特点
埃及伊蚊 :海南、广东雷州半岛、云南等热带地区。
白纹伊蚊(花蚊子) :分布最广,北至辽宁、西至西藏墨脱,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(轮胎、盆罐、竹筒等)。
科学防蚊灭蚊核心措施
1、清除孳生地(关键)
蚊子幼虫需水生环境,重点清理各类积水:
定期刷洗 :水缸、花瓶、桶盆等容器,破坏蚊卵附着表面。
清除闲置容器 :废弃轮胎、瓶罐、塑料布等易积水物品需清理或倒扣。
疏通排水系统 :房前屋后沟渠、天台地漏,避免积水滞留。
2、物理防护与工具使用
科学防护,远离蚊虫叮咬
蚊帐 :优选蒙古包式、吊顶式等密闭型,睡前检查边缘密封性,保护婴幼儿、孕妇等敏感人群。
纱窗/纱门 :安装40目以上纱网,破损及时修补。
电蚊拍 :夜间蚊虫活跃时使用,注意勿触碰电网。
3、化学驱蚊与灭蚊
驱蚊剂选择 :含避蚊胺(DEET)、派卡瑞丁的有效成分,直接喷涂皮肤或衣物,避免眼口接触。
无效方法 :维生素B1口服、窗边放大蒜、驱蚊草(浓度不足以驱蚊)。
灭蚊药剂 :室外孳生地使用生物制剂(如苏云金杆菌),室内可用电蚊香液(注意通风)。
4、社区与高危人群防护
高风险区强化管理 :如建筑工地、废品站、轮胎堆放处,需定期巡查消杀。
重点人群保护 :
1.疫区旅行者:防蚊措施+健康监测;
2. 户外工作者:穿浅色长袖、涂抹驱蚊剂;
3. 基孔肯雅热/登革热患者:隔离防蚊,避免二次传播。
全民行动与长期防控
政府层面 :加强病媒监测、输入病例筛查(如基孔肯雅热)。
公众参与 :开展“清积水、灭成蚊”社区行动,尤其老旧小区、农村。
健康教育 :破除迷信偏方(如吃维生素B驱蚊),普及科学灭蚊知识。
总结
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提醒:灭蚊需从“清源头、防叮咬、控传播”三环节落实:
1.清积水 断繁殖链
2.物理/化学防护 阻叮咬
3.重点区域联防联控 。
尤其白纹伊蚊活跃区(如河南、广东)需警惕基孔肯雅热输入风险。全民协作持续行动,方能筑牢无蚊健康防线!
小贴士:被叮咬后立即用肥皂水(碱性)清洗,中和酸性毒液减轻红肿。野外活动建议穿防蚊裤并喷洒驱蚊剂。
湖南医聊特约作者: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黄洁
关注@湖南医聊,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!
(编辑Z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