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时间7月30日7时24分(当地时间7月30日10时24分),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发生里氏8.7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堪察加半岛地震发生后,我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也随机发布海啸黄色警报。当天18时19分,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解除通报。
图片来源:中国地震台网
海啸是沿海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。它在广阔的大洋中传播时不易被察觉,可是当它传播到海岸上时,就会把能量集中起来,瞬间形成高度超过10米的巨浪,就像一堵巨大的水墙扑面而来,以排山倒海之势涌上陆地,在滨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。
海啸从预警到警报解除,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?我们又该如何在海啸来临之际做好应急避险、保证人身安全呢?
01 海啸的形成:海底地震是“主凶”
据科学家统计,全世界大约80%的海啸都发生在太平洋海域。通常海底地震是诱发海啸的主要因素。当海底发生较大规模的地震时,造成断层垂直位移(如上盘抬升或下盘沉降),导致海水整体波动,形成长周期波浪。这些波浪在深海传播时幅面小、速度极快,接近海岸时因水深变浅,波高骤增,形成毁灭性巨浪。
例如,7月30日发生在堪察加半岛的地震就是一场海底浅源地震,震源深度仅10千米。因浅源地震因接近地表,能量释放集中,破坏力最强;相比之下,深源地震虽震级可能更大,但能量随深度衰减,破坏性较低。
此外,海底火山爆发、海底大滑坡、冰川崩解、陨石撞击以及核试验或其他水下爆炸等也可能引发海啸。
版权图库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02 海啸发生前有无前兆?
简单而言,海啸的征兆主要有以下两点:
(1)海水突然下沉,出现快速退潮。
(2)海浪异常,较为整齐,有规律地涌动,而且浪头很高,像一堵墙一样。
2025-08-03,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,两位当地居民途经被冲到海边的屋顶碎片。(图片来源:新华社记者陈占杰摄)
【案例】2004年12 月26 日,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近海发生里氏9.3级地震引发一系列毁灭性海啸。据新闻媒体报道,当海啸到达泰国之前,一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正在该国普吉岛的海滩上游玩,她突然发现海水在急速后退,而且还不断出现许多泡沫。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,这位小女孩预测到将有海啸发生,于是就急忙让父母发出警报,呼吁大家逃离海滩。最终,当巨浪冲过来时,他们全部躲在高处幸运地获救了。
03 如何对海啸进行预警?
由于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是诱发海啸的最主要因素。因此,只要我们能对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进行观测,一旦发现重大异常及时发出警报,就有可能为人们争取到珍贵的逃生时间。
目前,海啸预警主要依赖地震监测网络(如地震仪、海底传感器),一旦海底地震发生,地震监测网络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,提醒人们可能发生海啸;此外,还可以使用浮标、测量船、卫星等设备实时监测海洋的水位、海浪等海平面变化信息,提高海啸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。
浮标(版权图库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)
04 海啸警报解除背后的科学原理
7月30日堪察加半岛地震发生后,我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也随机发布海啸黄色警报。根据我国《风暴潮、海浪、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》等有关规定,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响,预计海啸波将会在我国沿岸产生0.3(含)-1米的海啸波幅,即发布海啸黄色警报。
当天18时19分,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海啸警报解除通报。原因在于,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能量损耗而逐渐衰减,而且我国大陆以东宽阔平缓的大陆架以及周围分布众多岛屿,形成了天然屏障,阻挡了越洋海啸传播。在海啸预警发布后,根据计算和监测,若海啸波在传播到预警区域时能量已大幅减弱,监测到海啸波幅小于0.3米,且预计未来也不会达到更高的警报发布标准,综合研判后,即可考虑解除海啸预警。
05 直面海啸,如何逃生?
当你在海岸边发现海水出现异常涨落,千万不要在海边逗留,更不要趁着海水远远退去而跑过去捡鱼虾或看热闹,一定要迅速撤离,尽量往陆地高处转移。
如果收到海啸警报,无论是否感觉到地震或海面异常,都应立即采取行动,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。
海啸不是一阵海浪,而是一系列的海浪。海浪过后,不可迅速返回海边!
若来不及躲到高处,就尽量牢牢抓住能够固定自己的东西(例如海边大树)或坚固漂浮物,保护头部避免受伤。等一阵海浪退去,再赶快往高处转移。
作者:马志飞 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地质学会会员
策划:翟国庆
出品:科普中国